琋字康熙字典11画。
琋拼音:xī部首:王,部外笔画:7,总笔画:11;繁体部首:玉,部外笔画:7,总笔画:12 五笔86:GQDH五笔98:GRDH仓颉:MGKKB笔顺编号:11213413252四角号码:14127UniCode:CJK统一汉字U+740B基本字义
琋字康熙字典16画。因为康熙字典是按照字的笔画数排序的,而琋字在康熙字典中排在第17559个字,其字形为“玊”+“鼠”,共计16画。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帝所下令编纂的汉字字典,共收录47,035个字,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相对较大、影响较好为广泛的一部字典,对于研究汉字的演变、历史、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。
17画。因为在康熙字典中,琋字的拼音是xiǎng,部首是玉,偏旁是相,总笔画数为17画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不同的字典中,可能会有不同的笔画数,但一般都很接近。
琋字康熙字典16画。因为康熙字典是明代皇帝康熙命令编纂的汉字字典,其中收录了笔画数从1画到31画的所有汉字。琋字是其中的一字,它由左右两部分组成,左边的部分为“石”,4画,右边的部分为“晋”,12画,因此琋字在康熙字典中的笔画数为16画。在康熙字典中,汉字的笔画数是按照笔画的数量进行排列的,使人们可以通过笔画数来查找想要的字。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使用习惯的改变,现代汉字的笔画数也经过了一定的调整和改变。例如,现代汉字“么”字原为17画,但在简化后减少了几个笔画,成为了现在的3画。
琋字康熙字典14画。因为“琋”字是由“王”、“田”、和“乙”三个部分构成,其中“王”部是七画,“田”部是四画,“乙”部是三画,所以总共是14画。康熙字典是中国象形文字的字典之一,在150年前由清朝皇帝康熙下令编纂而成。该字典收录了大量的古文字,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非常有帮助。而今天我们虽然已经有了现代汉语词典,但康熙字典仍然是一个珍贵的文化遗产。
琋字康熙字典有10画。因为康熙字典是根据汉字笔画进行编排的,根据笔画顺序可以查阅字典中的字表。琋字的笔画顺序是从上到下、从左到右分别是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,因此该字在康熙字典中的笔画数为10画。此外,康熙字典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汉字字典之一,收录了大量汉字及其解释,被誉为“字典之祖”,对于汉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
琋字康熙字典有9画。 原因是根据书法笔画规则,琋字由3个部分组成,每个部分都是3画,因此琋字总共有9画。 通过查询资料可以发现,康熙字典中共有四万多个字,每个字的画数各不相同,是汉字书法的基础。
琋在康熙字典中的部首是玉,因此可以确定其笔画数是9画。同时,根据康熙字典的记录,琋是一种玉石,源自于古代的西域地区。除了康熙字典,人们还可以通过查阅其他汉字字典获得更丰富的信息,例如《说文解字》、《新华字典》等。
12画
琋字位于康熙字典午集上,康熙笔画为12画,部首为玉, 在康熙字典中释义: 。字字形结构为左右, 可拆字为“王 希”。
【琋】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午集上, 玉部, 现代部首为王, 康熙笔画为12画, 简体笔画为11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