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姓改刘姓。秦汉之际,刘邦打天下时,主要对手是楚霸王项羽。
项羽的伯父项伯与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,项羽入关时,兵力强于刘邦,听范增之言欲杀刘邦。项伯闻知后连夜奔告张良,刘邦得以免遭毒手。
后来项羽在鸿门设宴款待刘邦,范增使项庄舞剑,意图谋害刘邦,项伯又挺身而出,拔剑与项庄对舞,救了刘邦一命。刘邦登基称帝后,为感谢项伯的救命之恩,封他为射阳侯,赐姓刘氏。
同时,又推恩于项氏遗族,封侯三人,即:桃侯项襄,封地在今山东汶上县境;平皋侯项它,封地在今河南温县境;玄武侯(失名),皆赐姓刘。他们的后代发展成为刘姓的一大支脉。
娄姓改姓刘。汉高祖刘邦赐姓的重要人物还有齐人娄敬。娄敬出身戌卒。公元前202年,受征召去陇西戌边,路经洛阳,得知刘邦欲定都于该地,便通过一老乡求见刘邦,为之分析天下形势,劝刘帮建都长安,被采纳。
娄敬也因此得到重用,被赐姓刘,封关内侯。此后,刘敬曾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,提出过很多有价值的建议。如:提出对匈奴采取“嫁女和亲”政策,反对用兵;建议刘邦迁徙六国贵族后裔和地方豪强lo万余人充实关中,以削弱关东旧贵族豪强势力等等。后来,他的后代也发展成为刘姓的一大支脉。
其他改为刘姓者。除上述两支外,因其他种种原因改成刘姓的人还有很多。
见于史载的有:东汉舞阳人王常,曾起兵反对王莽篡汉,参加了昆阳大战,立有殊功,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氏;三国蜀将刘封,原姓寇,因被刘备收为养子,改姓刘;唐代宦官俱文珍,冒姓刘,名贞亮;宋代龚美,因宋真宗刘皇后从小孤身无亲,由龚美之父收养,真宗继位后,为让刘皇后有宗族之基,赐龚美改姓刘,为皇后之弟。
五代北汉国王刘继恩,原姓薛,因是刘承钧的养子而改姓刘;刘继恩的弟弟刘继元,本姓何,后继承帝位。清末作家刘鹗,著有《老残游记》,原姓孟名鹏。总之,这些都是刘姓的来源,为刘姓家族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支脉。
(1)赐姓:项羽的叔父项伯,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,刘邦赐其家族姓刘。公元前202年,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,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,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,并因此赐娄敬姓刘。
(2)西汉初年:匈奴族刘姓。当时,匈奴部族强盛,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,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。冒顿姓挛,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,挛氏子孙皆姓刘。
(3)魏晋十六国时期: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,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,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,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。
(4)北魏“勋臣八姓”之一有独孤氏,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(494年)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,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,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。
(5)唐末五代时期,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。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。[7]
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,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,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,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。